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教育學發展階段

一、       教育學萌芽

國別
教育家
代表性著作及影響
主要思想


孔子
《論語》創辦私學
孔子的主要貢獻:第一、創立私學;第二、創立儒學;第三、刪訂《六經》。《六經》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第四、《論語》其中關於“教”與“學”的諸多論述,對今天的教育科學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樂正克(郭沫若考證)
《學記》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被認作“教育學的雛形”
總結了我國先秦時期的教育教學經驗,論述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務、教師的地位、師生關係、教學內容及其程式等諸多問題,提出了教學相長;啟發誘導;預時孫摩;長善救失;藏息相輔五大原則,並提出了尊師嚴師的思想。




蘇格拉底
《申辯篇》(柏拉圖記錄)
問答法:1.蘇格拉底諷刺,這是使人變聰明的必要步驟,認為除非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不可能學到真知;2.是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復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3.助產術,引導學生思索,自己得出結論。蘇格拉底認為自己雖然無知,但可以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像他的母親作為助產婆雖然自己不能生育,但能接生催育新生命一樣。
柏拉圖
《理想國》
總結了當時雅典和斯巴達的教育經驗,提出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教育制度,規定了不同階段的教育內容,是後世公共教育的源頭。
亞里斯多德
《政治學》
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德智體多方面和諧發展教育的思想。教育的正道應遍及靈魂的各個部分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應以理性為主,謀求閒暇與和平;教育的順序為先重體育,其次訓練靈魂的本能部分,使人人都具有良好的習慣;全民都應受同樣的教育,應建立統一的教育制度,制定各種實施規程。
昆體良
《雄辯術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
強調必須讓孩子進入學校學習而不是以家庭延請教師的方式,通過轉換學習內容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粉拌教授的方式可以使每個孩子都取得進步,家庭生活在兒童早期的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是學生的楷模而不是體罰的執行者。




教育學的建立


西方近代教育家及其思想影響

國別
教育家
代表作及其影響
主要思想
英國
培根1561-1626
《論科學的價值與發展》1623第一次把教育學作為單獨一門學科提出來
把教育校學理解為“指導閱讀”的科學(教育學是胚胎)
捷克
誇美紐斯
1592-1670
《大教學論》1632西方近代教育學的雛形,是教育學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標誌
強調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並在教育要適應自然的自然適應性原則的基礎上,對人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作了新的探索;根據年齡分期確立了學校教育制度和教學內容;較為詳細的論述了班級授課制;論證了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三個影響較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還對教師的職業給與了很高的評價等等。雖然這些主張有的不盡科學,但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為教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教育學的出世)
英國
洛克
1632-1704
《教育漫話》
1693
提出了著名的紳士教育思想體系;闡發了反對天賦觀念的“白板說”主張教育萬能論;是教育史上特別重視體育的人;反對體罰的德育方法;它的思想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教育思想、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和德國理性主義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法國
盧梭
1746-1827
《愛彌兒-論教育》1762
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灌輸式教育,提出了追求個性解放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反對中世紀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對兒童個性的壓抑,主張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需要的身心和諧發展的人;學校應使兒童愉快地生活和學習,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特徵進行教育;教育原則和方法應模仿自然,反對體罰;德育上實行自然後果法
德國
康得
1724-1804
《康得論教育》林克整理1803
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學第一次開設教育學講座
瑞士
裴斯泰洛齊
1746-1827
《林哈德與葛篤德》1781-1787
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出發,通過自己的終生教育實踐,身體力行了自己的教育主張,辦了教師發展學校。
德國
赫爾巴特
1776-1841
《普通教育學》1806標誌著獨立形態教育學初步形成
第一個進行了教育學科學化的努力,以倫理學為基礎建立了教育目的論,以心理學為根基建立教育方法論,並創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學理論體系,被稱為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傳統教育學的創始者和“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教育學的成熟)
德國
福祿貝爾
1782-1852
《人的教育》1825
第一個創辦了幼兒社會教育機構——幼稚園,構建了教育理論研究的新領域——幼稚教育學
德國
第斯多惠
1790-1866
《德國教師教育指南》1834
提出了“人生來就應發展為一個全人”的教育思想,總結了33條教學的規律與規則,並對教師提出了“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建議。在強調教育普遍規律的同時,竭力探討了教育的民族性。
英國
斯賓塞
1820-1903
《教育論》1861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他的回答是:科學。斯賓塞認為教育目的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實現完滿生活的科學課程體系包括五個方面的教育。即:準備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準備間接保全自己的教育;準備做父母的教育、準備作公民的教育;準備閒暇生活的教育。
掃除了學校教育中的裝飾主義的弊病,與現實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科學主義教育思想直接影響了歐美國家和19世紀下半期出現的科學教育運動,促進了課程和方法改革。成為杜威教育思想的堅實基礎。



二、       教育學的多元化發展

學派
國別
教育家
代表作及其影響
主要思想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派
蘇聯
凱洛夫
1893-1973
《教育學》
凱洛夫闡述了教育的本質問題:指出, 教育起源於勞動;論述了教育的作用;明確提出教學過程的六個階段:感知、理解、概括、鞏固、熟練、測驗;提出五大教學原則, 即直觀性原則、學生自覺與積極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系統性和連貫性原則、通俗性和可接受性原則。
馬卡連柯
1888-1939
《教育詩》
總結了勞動教育、紀律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經驗,在集體主義教育思想中,他創立了明日歡喜論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平行影響等教育原則,這些原則至今仍成為我國德育的重要原則。在蘇聯十月革命後,卓有成效地實施了工讀教育,對流浪兒和少年違法者進行了成功的教育改造工作,並在這場特殊的教育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論體系,推進了教育科學化的進程。
贊可夫
1901-1977
《教學與發展》
認為教學的任務是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所謂一般發展,即學生的整個身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和體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其中既包括身體因素又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一般發展的著名五大教學原則是: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使全體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一般發展的教學理論對蘇聯的教育實踐和教學論的發展曾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並對其他一些國家的教學論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被視為現代教學理論的三大流派之一。
維果茨基
1896-1934
最近發展區理論
首先將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這一概念引入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又譯為潛在發展區,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展水準與在成人指導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準之間的差距。,對於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更為科學的心理學的指導。

中國
蔡元培
1868-1940
全面發展教育
提出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廢的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並舉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1917年至192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提出了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大學理念,使北京大學成為著名的高等學府。
陶行知
1891-1946
教學做合一
主張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成為曉莊的校訓。創辦曉莊師範。

實用主義教育學派
美國
杜威
1895-1952
《民主主義與教育》
以杜威為代表的教育學派旨在解決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脫離,教育與兒童生活的脫離這兩個重大的教育問題。要求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要求尊重兒童心理發展水準,使教育本身成為有樂趣的,有益於兒童,又是富有實效的,有益於國計民生的。這些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適應了20世紀前半期美國社會生活變化的具體需要,極大地推動了以美國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流派的形成,與傳統教育學派分庭抗禮,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是教育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杜威提出三個核心的命題: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這三個命題密切相連,揭示了杜威對教育基本問題的看法。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做中學是杜威教育理論的重要部分。則會傳統教育派的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杜威提出了兒童中心、活動中心,做中學的教育主張。

美國
布魯納
1915-
《教育過程》
主張學校要教學科的基本結構,以適應現代社會知識總量激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需要。他提倡發現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
布盧姆1913-
《目標分類學》
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 IEA) 的創始人之一。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具有兩大特徵,一是具有可測性;二是目標有層次結構。布魯姆把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六個主要類別,依次是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實驗教育學派
德國
拉伊
1862-1926
《實驗教育學》1908
運用自然科學的範式研究教育現象,主張把自然科學實驗方法和技術應用於教育問題研究,讓數理統計和心理測量等學科的發展成果為教育統計和測量奠定基礎,從而為教育實驗提供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教育實驗模式。




教育學在中國的發展

年份
教育家
代表作及影響
主要思想
1901
王國維
《教育學》刊登在《教育世界》
譯自日本應花跣三郎講述的《教育學》
1902
京師大學堂設立師範館並開始講授教育學
1909
商務印書館編的《教育學》教科書和中國圖書公司出版的《教育史》作為師範學校教科書發行
1912
蔡元培
《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
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並舉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
1919
杜威來華宣介、傳授其實用主義教育學,幾乎紅遍中國,直至1921
1929
揚賢江
《新教育大綱》
第一部馬克思主義著作
1934
錢亦石
《現代教育原理》
力圖用唯物論來說明教育原理的教育學著作,強調教育的社會性和現實性,並在參考書目和附注中巧妙地暗示人們如欲完整的把握教育學的規律,就應當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有關章節
建國後
凱洛夫
《教育學》
在促進中國教育科學化、規範化的同時,過分機械、缺乏辯證性、片面強調教師主導
1961
劉佛年
《教育學》
成立了“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選工作組”,組織全國教育學知名學者編寫高校適用教材
1966-1977
教育學研究基本中斷
1978
改革開放後,教育學研究恢復,各種版本的教育學著作相繼出版,逐步形成了教育學的繁榮局面,伴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學研究逐步走上理性化、科學化和生活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