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教育行政理論演進

教育行政理論演進
一、傳統理論時期(理性系統模式)1930以前)
1.偏重組織結構2.重視組織目標3.重視正式組織4.偏重物質獎賞5.視人性本惡6.組織是封閉系統
理論
主要內容
科學管理學派
泰勒(Taylor
1)時間設定原則計算時間
2)按件計酬原則薪水
3)計畫與生產分離原則
4)科學方法原則有效率的方法
5)經理人員控制原則員工被動
6)功能管理原則依專長分類                     
缺點:(1)將員工當機器使用,忽略人
          性尊嚴。(只講效率)
     2)封閉系通中打轉。
     3)對員工不信任(X理論)
行政理論學派
費堯(Fayol
管理五要素:計畫.組織.命令.協調.控制
注重由上而下的管理
◎被稱為【行政歷程之父】
科層體制學派
韋伯(Weber
1)職位分層依專長分類<產生倦怠
     感>
2)權力階層上對下指揮<溝通管道
     阻塞>
3)法定責任依法行事<沒人負責>
4)建立紀錄檔當標準
4)理性關係--公正無私<無人情味>
5)薪水制度<制度僵化>
權力的類型
1)魅力式的權威精神領袖
2)傳統的權威血統或世襲
3)法定的權威科層體制中所指的。
最大目的:求得團體的最大效率
最大缺點:忽略非正式組織
行政行為理論
賽蒙(Simon


◎由上而下設定目標,形成「手段
  果」的相互關係。(金字塔形式)
◎目標設定與決策行為要緊密配合。
1)決策是理性的。
2)決策是循序漸進的。
缺點:過度簡化影響組織的變數,以致
造成學用無法合一。
不證自明理論
海格(Hage
四種組織手段:
1)組織的複雜化
2)權力的集中化
3)團體的正式化
4)組織的階層化
四種組織的結果:
1)適應性(2)生產力(3)效率
4)工作滿意度
產生了(1)機械式組織
      2)機動式組織

※學校教育組織中的雙重系統理論(理性模式中)
理論
主要內容
垃圾桶理論
柯恩(Cohen
◎無政府狀態理論
  1)目標模糊(2)目標未被充分理解(3)成員流通大
◎垃圾桶理論:決策行為是在一個裝有鬆散結構意見的垃圾桶中隨便抽取完成的
   1)一堆問題(2)一堆解決方法(3)成員流通大
結合理論
湯姆森
Thompson
*主張組織中最大的問題在於不確定性。可加強上級的決策能力或是給予部屬適
  度的自主。
1)循序結合:一個接一個完成(一貫式的工廠)
2)互惠結合:來回輪流完成(醫生和護士)
3)聯營式結合:資源共用各自獨立(學校)
鬆散結合理論
韋克(Weick
*組織成員彼此相關,但卻保持一定程度獨立。(像聯營式結合)
*校長無所是事,學生一樣考上聯考。
雙重系統理論
梅爾(Meyer
羅溫(Rowan
*教學系統與學生組織部份具有鬆散結合的特性(教師自主權高,校長低);但在
非教學的行政系統上卻是高度結構化。

二、行為科學時代(自然系統模式)1930—1960
1)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是相輔相成的(2)組織是由各社會系統組成的(3)重人與環境的交會關係(4)組織是封閉系統
理論
主要內容
人際關係理論
實驗學派
霍桑(Mayo
◎最大特點:由社會和心理的角度來分析個人的組織行為。
◎注重成員的動機和滿足感(心理因素)
◎重視非正式組織
◎激發組織相關「個人」的研究層面。
合作系統理論
巴納德
Barnard
動態平衡論
◎主張團體期望個人需求彼此能平衡滿足。
1)組織是互動的成員的成員組成,除有共同目標外,貢獻己力的動機不可少。
2)「溝通」可使正式與非正式組織達成協調。
3)除了物質滿足更要心理滿足。
※效能代表團體;效率代表個人。
社會系統模式
帕森斯(Parsons
◎主張組織的結構和功能是不可分開的
社會科技系統理論
李慰特
Leavitt
◎任務結構科技人員彼此間呈現高度相關。互相牽引,一個動其餘都會跟
著動。
※學校教育組織中的社會系統理論
◎定義:在一個有範圍的環境中,一群人為達成團體或個人目標而經歷一段時間的交互作用。
◎理論架構:葛利爾(Getzels)和古巴(Guba


◎巴克(Bakke):角色人格化,人格社會化。同時兼顧組織與個人因素。
◎相關研究
動態平衡論
巴納德
Barnard
提出有關效能(組織目標)和效率(個人滿足)的觀念。

X理論
Y理論
麥格里格(Mcgreror
X理論:假設員工是偷懶的、不負責任的,所以要嚴格控制、組織化。把員工當
        機器,不顧個人需要。(偏重效能)
Y理論:相信員工是負責的、自動的,所以重自我表達、自我發揮、自我實現。
        (偏重效率)
文化層面
葛利爾(Getzels
泰倫(Thelen
◎在規範層面與個人層面中再加入文化層面。
◎導出價值觀的問題(神聖的價值觀和世俗的價值觀)
※社會價值觀對教育的影響
※校長可採取的方法
1)教育範圍擴大-空中教學
2)教學技術改進-方法多樣
3)分權呼聲高漲
4)平等要求
1.了解所處環境內的價
  值導向
2.大規模調查
3.採主動方式
※個人價值觀對教育的影響
※校長可採取的方法
會影響校務發展
了解不同非正式組織的共識為何
※結論:葛利爾(Getzels)和古巴(Guba)所提的社會系統理論,其中心主張是一特定的文化價
        值觀下組織行為是團體的角色期待和個人的需求交互作用後產生的
三、組織行為理論時代(開放系統模式)1960—
     任何組織不能遺世獨立,必須與所屬環境互相依賴彼此影響。注重團體實際上的運作。
1)動態的非靜態的(2)接受外在環境的衝突(3)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並重(4)開放系統
理論
主要內容
一般系統理論
勃塔蘭非
Bertalanffy



◎以生物學者的觀點指出,任何有機體均由細胞內的分子組成,彼此間應熟悉相
  關規則,和諧融為一整體。在社會組織上就是指各相互依賴的結構和功能的整合。
◎提出邊界的觀點。邊界森嚴封閉系統,邊界開放開放系統。
◎也強調「上層系統」和「次級系統」的存在。
※【負熵效應】按照熱力學的第二定律,任何系統都會走向衰亡,不但能源殆盡
              ,內部也會解組崩潰。開放系統則主張藉由外在環境所吸收的能源,系統不但不會敗亡,甚至會再生。
權變理論



◎假設:(1)沒有所謂的組織最佳策略。
       2)兩個不同形式的組織方法不會造成相同的效率。
       3)最好的組織策略必須依環境的特性而變動。
◎結論:內部特性能夠吻合環境需求者,其成果必然最大。(注重外在環境)
Z理論
1.制度與人兼顧2.激勵與懲罰並重3.生理與心理並重4.靜態與心態並重
四、非均衡系統模式(渾沌理論)1970—
     渾沌在學術上是指雜亂無章的現象,一個確定的系統因隨機性產生複雜不規則的狀態,研究此一現象的方法就叫渾沌理論。
※本質:(1)非線性的(2)複雜型態的(3)耗散結構的(4)循環對稱(5)對初始狀態具
高敏感度(6)奇特吸引子(7)蝴蝶效應(8)回饋機制
耗散結構
柏里哥星
Prigogine
尼克里斯
Nicolis
1)能自外部環境中吸取能量。【負熵效應
2)隨著內部能量的消長,必須隨時與外部交會而產生新型態。【循環對稱
3)非線性的、不穩定的
4)新型態可能更好,也可能變差。
蝴蝶效應
葛雷克(Gleick
1)所謂【巴西之蝴蝶展翅,德州就可能吹颶風。】
2)細微之處可能有巨大影響。

奇特吸引子
海斯(Hayles
◎在渾沌系統中存在性質極不穩定,或簡單或複雜,難以捉摸的奇特吸引子,會
  產生巨大能量,左右系統。(鐘擺理論)

回饋機能
柏里哥星
Prigogine
史坦基
Stengers
◎產生的結果會注入系統中,產生和原結構不同的新結構。具有不可逆性,沒有
 相同影響力的可能。
五點可供研究
1.渾沌理論彰顯了細微與隨機事件的重要性。
2.渾沌理論對於現象之預測持表留態度。
3.渾沌理論對於現象之類化持表留態度。(異質性高)
4.渾沌系統對非線性的系統僅能有限掌握。
5.渾沌理論提供對社會科學模式再思考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